赣南第一支正规工农武装——红十五纵队的建立与发展
90多年前,在于都这片红土地上,组建了赣南第一支正规工农武装——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,创建了赣南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——桥头革命根据地,成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——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。
1928年3月底,震惊赣南的于都“三乡”暴动失利后,于都临时县委率领农民暴动队伍转战到兴于边界活动,总结了受挫的原因,研究了今后的斗争策略,决定紧密依靠工农、联合社会各种进步力量、改造民间绿林组织建立武装,开展工农武装割据。6月,创建了赣南的第一支正规工农武装——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。7月中旬,红色武装割据发展到包括兴国、于都、宁都、瑞金、会昌五县边界区域。8月初,在于都县委领导的主持下,召开边区党组织负责人会议,决定成立以李骏为书记的于北特区执行委员会,全区划分为兴桥宁、于宁瑞、于会瑞三个边界工作区。9月,于北特区红域,从桥头发展到了兴吉边界,成为“赣南当时最红的地方”和“群众斗争的代表”。
1928年6月,在于都县桥头小石庵成立了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(后又改称江西工农红军第十五纵队),管开炳任纵队长、朱学玖(于都县桥头人)任党代表、钟声楼(于都县桥头人)任参谋长。下设二个中队,第一中队中队长李坤田,第二中队中队长李骏,每个中队下设三个班。这是赣南的第一支地方正规革命武装,主要由桥头、东村、坝子上的人民参加。
赣南第十五纵队成立后,便经常在兴国、于都一带进行打土豪、筹款和发动群众等工作。在1928年8月12日,钟声楼、朱学玖带队回到桥头与地下组织相配合,当晚袭击桥头税丁,缴获四支枪,并没收了桥头圩大地主钟宗采店里的全部布匹和一支枪,当场击毙了劣绅宗钟宗采,将所获财物分发给群众,随后又捉到土豪彭绍增、刘裕苏等四人,罚款很多,缴枪六支。月底该队打开了兴国的江背洞、水满子,没收了土豪邹老六的家财,缴枪四支。9月下旬又缴获了兴国靖卫团到坝子上收粮的二十多支枪。11月在兴国捉到大土豪吴大鹏,缴枪二百一十多条,子弹数箩筐,还没收了一家当铺里的东西分给群众,以后再同到于都银坑、平安一带打游击,开辟了游击区。在11月间,于都上宝土豪劣绅钟朝珍勾结上宝、马安、银坑一带的土豪,搜集了一笔巨款到城内贿请了一营匪军配合,配合银坑等地靖卫团,分上宝、古石坑、琵琶垄三路进军,企图包围桥头革命根据地,迫向平安、银坑游击区。当地游击队探悉后,由桥头萧大鹏、李骏领导的赤卫队和红十五纵队,分路猛攻击溃,获枪数百余支。这些斗争的胜利对革命影响很大,推动了各地武装建设工作,使农运迅速得到蓬勃发展。
1928年底,红十五纵队随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离开桥头开往赣西一带,桥头地区一时没有了武装。由于当时敌人经常会到桥头地区骚扰,很有必要再建立一支地方武装来保卫桥头根据地。于是,于北特区委召开会议进行研究,立即重新组建一支地方武装,并且就人员、武器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,人员主要在桥头地区招募。开始称兴于赤卫大队,大队长由钟先桐(于都县桥头人)担任,张文焕(于都县利村人)任党代表。兴于赤卫大队成立后,曾经到过兴国的江背洞、洛江等地游击,主要活动是打土豪,筹粮款。1929年1月,在兴国坝子上的赖屋祠堂,正式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十六纵队。为了便于对这支部队的管理,纵队长由曾老四担任,钟先桐改任中队长,党代表仍是张文焕,参谋长钟月珠。
1929年2月上旬,红十五、十六纵队分别编入江立红军第四团第一连、第二连,由段启凤(段月泉)任团长,金万邦任党代表,黄志道任参谋长,鄢日新任政治部主任,李晓峰(于都县城大西门人)任军需,全团四百多人,三百多支枪。年底,段月泉调省苏维埃政府工作,罗炳辉任团长,刘沛然任参谋长,部队驻在陂头、值夏一带。
1930年1月底,红六军在江西万安县正式成立,由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、四团及永新、莲花等县赤卫队合编而成。首任军长为黄公略,政委刘士奇(后陈毅),参谋长曾昭汉(后陈奇涵),政治部主任毛泽覃。下辖第一、二、三旅(不久旅改为纵队)。红二团改编为一纵队,一纵队队长柯武东,政委李人林(后李韶九)。红四团改编为二纵队,二纵队队长罗炳辉(不久调任红十二军军长)、政委曾炳春(后王如痴)。永新、宁冈、莲花等地游击队改编为三纵队,三纵队队长徐彦刚、政委刘作述。
1930年6月,红六军与红四军、红十二军在福建汀州整编为红一军团,同年7月红六军在万载、慈化一带改称红三军,黄公略任军长,蔡会文任政委,周子昆任参谋长,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,下辖第一、二、三纵队,每个纵队辖三个支队。1930年10月,红一方面军攻占吉安城后,部队进行一次整编,红三军由黄公略任军长,蔡会文任政委,周子昆任参谋长,曾日三任政治部主任,其中一纵队改为第七师(师长陈伯钧、政委李湘林),下辖第19、20、21团。二纵队改为第八师(师长刘畴西、政委王如痴),下辖第22、23、24团。三纵队改为第九师(师长徐彦刚、政委朱良才),下辖第25、26、27团,成为红一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1933年6月,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,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,军团长,政治委员,参谋长陈奇涵,政治部主任罗荣桓。红一军团下辖红1、2、3师,第1师(原红三军改编)师长周昆,政委伍修权。第2师(原红四军改编)师长徐彦刚,政委刘亚楼。第3师(由红十二军改编)师长罗炳辉,政委蔡树藩。
长征开始时红一军团军事编制序列:军团长,政治委员,参谋长左权,政治部主任朱瑞,政治保卫分局局长罗瑞卿。下辖第1师师长李聚奎,政治委员赖传珠,参谋长聂鹤亭,政治部主任谭政。下辖1团、2团、3团。第1团团长,政治委员黎林,参谋长胡发壁。第2团团长李苗保,政治委员邓华,政治部主任李子球。第3团团长黄永胜,政治委员林龙发,参谋长彭明治,总支书记肖忠渭。第2师师长陈光,政治委员刘亚楼,参谋长李棠萼,政治部主任符竹庭。下辖4团、5团、6团。第4团团长,政治委员杨成武。第5团代团长陈正湘,政治委员易荡平,政治部主任舒同。第6团团长朱水秋,政治委员王集成。第15师(“少共国际师”改编)师长彭绍辉,政治委员肖华。下辖43团、44团、45团。第43团团长张顶生,政治委员刘玉堂。第44团团长朱水清,政治委员孙文采。第45团团长卢子美,政治委员谢明。
1934年10月7日,红一军团第1、2师接到中革军委命令,将防务移交给红五军团之后,由竹坝、洪门地域出发,到江背洞、社富、溪原(今社富乡溪原村)。10月9日晚,部分队伍由江背洞、社富、溪原经九龙山(今登云山)到于都岭背兰龙村、禾溪村,到达禾溪埠宿营。10月10日晚,由岭背地域经水头、到达燕子窝(今岭背镇燕溪村)。部分队伍从兴国的社富、经九龙山(今登云山)、于都仙下富坑的和尚坑、朱坑、车头潮泥湾到段屋地域。10月11日至16日,红1师、红2师分别在段屋、岭背集结休整。红一军团第15师从石城撤离战场后,于12日到达宽田新田坊、马头地区集结地域。
10月17日晚至18日拂晓,红1师从段屋龙颈坝地域出发,渡过梓山新圩渡口(今大陂村新圩组),经梓山村油槽下、红丰、到达磊石。
18日晚,红一军团主力从磊石出发到黎板桥(今禾丰圩)。19日晚,从禾丰出发到太平圩、仁风圩、金竹、山坑地域开抵安远县塘村、双芫、合头、罗风圩地域。20日晚,红一军团主力到石背圩、安息圩地域。
21日晨,红1师经固营村白竹坜,推进到安远县龙布镇上坪村、信丰县的大竹芫;红2师经刀坑村罗丰车,推进至信丰县新田镇罗丰头;红15师推进至固营村;军团直属队在安远县固营、双芫地域。22日,红1、2师向信丰西南全速追击,左前锋红3团进至信丰大桥头遭敌阻击,将敌击溃后向石背追击,缴获大批辎重,部分残故退入古陂。23日凌晨,红一、三军团协同向信丰县安息(今安西镇)守敌发起强攻,毙敌1000余人,因军增援部队赶到,未能攻占敌阵地。为争取时间,中革军委电令红一、三军团停止强攻,各派一部兵力牵制信丰安息和信丰县城守敌,主力绕道信丰县坪石(今大塘埠镇)、铁石口(今铁石口镇)、大塘埠(今大塘埠镇)一带,抢架浮桥,西渡桃江,突破了安远、信丰间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热门文章排行
- 立遗嘱前必读!中华遗嘱库揭秘五大常见问题
- 预算绩效评价业务审计常见问题及建议
- 原创丨金属疲劳基础 : 应力-寿命设计法
- 新闻动态 智联视界重塑未来!Crestr
- 三江源头玉树州完成退化草原修复超770万
- 青少年饮酒行为同伴影响力的性别地位差异
- 欧维姆:技术创新助力“天眼”灵眸察秋毫
- 产业洞察-产业资讯_ 最新动态_前瞻财经
- 苏州唯创特取得太阳轮齿面检测装置专利能够
- 碳化硅晶圆片划片切割方法
最新资讯文章
- 欧维姆:技术创新助力“天眼”灵眸察秋毫
- 原创丨金属疲劳基础 : 应力-寿命设计法
- 摩根大通:2024年HBM TCB键合机
- 中国钢结构协会
- 原创丨金属疲劳基础 之三 应力-寿命st
- 金属重构未来:人形机器人竞技与科技巨头的
- 时代地智申请基于周次累积钻具疲劳预测方法
- 基于Y-GAMA的河南某变电站项目结构选
- 2024十大气候变化科学新见解 One
-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广
- 2025年中国钢化玻璃市场需求、竞争格局
- 小12箩利洗澡视频 MBA智库
- 果冻入口3秒自动进入V
- 2025油价调整窗口时间表汽油价格多久调
- 腐蚀身边的破坏者
- LMH盐水缓蚀剂为您的系统打造专属“防腐
- 欧精品美高清砖码
- 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有关问题解答
- 2025年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!吉利星愿成
- 碳化硅晶圆片划片切割方法





